永勝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微博上傳公務車圖片
近年來,針對公車浪費,各地開出了不少“藥方”,整治超編、超標配備使用公務用車。日前,中紀委在回復全國人大代表張育彪《關于治理“車輪上的腐敗”的建議》時稱,要求條件成熟的地區和部門積極推行公務用車統一標識、GPS定位等制度,在總結地方公務用車改革的做法和經驗的基礎上,穩步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
云南永勝縣公車車身噴涂公車標識
到11月底之前,永勝縣將完成公務用車的標識噴涂工作:一般公務用車在左后輪上方噴涂“永勝縣公務車”,在右后輪上方噴涂“嚴禁公車私用”和監督電話號碼。相關部門將對公務用車試點單位的用車進行核查、對實施情況檢查督促,凡不按規定噴印標識的、故意涂抹標識、擅自毀壞標識的單位和個人,將會被問責,情節嚴重的,將按規定予以黨政紀處分。[詳細]
山東章丘公車裝GPS 進飯店景點將報警
為治理公車違規使用,山東省章丘市給所有公車統一安裝車載GPS衛星定位監控系統,并將50余個大型飯店和景點納入監管區域,公車一旦進入,監控系統將自動接收車載GPS報警提示。自今年6月起,章丘市對所有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等1100余輛公務用車和執法執勤車全部安裝GPS,并統一張貼公車標識,實行節假日公車封存。[詳細]
廣州城管執法車遙控斷油斷電
給公車裝GPS這事說來也不新鮮,2007年,廣州市荔灣城管就在城管執法車輛裝上了GPS系統,除了追蹤、定位功能外,這一裝置另一好處是當車子被盜或者被非公使用時,可以直接遙控斷油斷電,限制行駛的線路并報警。
[詳細]
媒體曝光公示、噴涂公車標識、GPS定位監控、暗訪組四處督查……這樣的“狠招”能遏制住車輪上的腐敗嗎?
“車輪上的腐敗”居違反八項規定現象之首
近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公布了截至今年9月30日各省區市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情況。截至9月30日,各省區市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共計14839起。值得注意的是,其中違反公務用車管理使用有關規定的案件數量為4851件,占比接近1/3,居各類問題之首。[詳細]
老撾萬象出現某單位的公務執法車
長期以來,公車購買、使用存在兩大“特色”:一是濫購,二是濫用。級別較高的官員自不待言,離退休之后仍可以享受公車,在基層一些科級干部都擁有自己的“專車”;至于使用,更是無規矩不成方圓,很多公車幾乎成為官員不付費的“私車”,用于私人事務,將公車開到不該去的地方,譬如酒樓、娛樂場、風景區等等。去年國慶長假,有網友竟然在老撾萬象發現了一輛某單位的公務執法車![詳細]
“亮明身份”也可能成為特權的象征
任何制度總歸是一把雙刃劍,“亮明身份”其實早有先例,只不過囿于負面影響而被叫停。對此,某位官員曾說,早些年的時候,公車都是有相關標識的,但是后來中央不再允許公務車噴涂這類標識,因為“雖然一方面可以加強監督,但另一方面,醒目的標識也許會成為特權的象征,比如過收費站可能就不付錢了”。
[詳細]
治標不治本,可能會陷入“越改越多”怪圈
不可否認,噴涂標識和電話,確實能為群眾監督提供方便,但這終究治標不治本,有的還滋生了新的浪費。正如網友所說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你安裝上GPS,他拔掉電源線便能順利逃脫;你噴涂標識和電話,他會將腐敗轉移到地下……
[詳細]
“查得緊、罰得重”,為何“車輪上的腐敗”現象依然痼疾難除、勢頭不減。記者調查發現,背后普遍存在三種心理:
心存僥幸心理放松了要求
江西南昌市紀委副書記李紫敬說,推出八項規定以來,查辦案件中發現,還有一部分公職人員存在僥幸心理。一是除警車、城管等有少數明顯標識的公車外,很多機關、國企的公務車與私家車樣子差別不大,群眾分不清,他們認為公車偶爾私用不可能天天監控到。二是有些領導干部認為自己有職務、有權力、有一定背景,即使被發現也能“擺平”。三是依然有少部分干部認為,中央抓“車輪上的腐敗”只是一陣風,對八項規定的長久性、持續性認識不到位。
更深層的是特權心理作祟
一位不具姓名的公安機關紀檢部門負責人說,在很多人心中,公車已經成為領導干部一種身份的象征。“領導干部公車私用,在左鄰右舍、親戚朋友間是身份的炫耀。‘有面子’‘有感覺’的心理說到底是官僚主義、享樂主義思想在作怪。”
部分公職人員占便宜心理
中部某地區省直機關一位處級干部2012年到基層掛職任副縣長,縣里給他配了一輛公車,周末他就自己開公車回家,來回約600公里。他坦承:“算上油費、過路過橋費,一趟要花800多元。要是自己的車,誰會舍得這樣用。”[詳細]
治理公車腐敗當摒棄頭痛醫頭思路,要深入病灶,才能“刮骨療毒”。實質上,拓展監督廣度,是針對公車使用的程序性制約;而嚴控公車數量,才是促使公車使用規范化的根本。[詳細]
公車“去福利”,回歸“公務用車”的本位
公車改革要走出傳統的“福利誤區”,將公車消費、補貼與公務員的職級脫鉤。公車作為辦理公務的工具,只應與公務員的工作性質以及公務交通實際消費量有關,而與公務員的職級高低無關,否則公車消費就成了公務員的一種單純的福利。[詳細]
強化“過程監督”,讓公眾“圍觀”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王錫鋅說,如何治理三公腐敗,各界已經提出不少建議,“抓源頭,制定嚴格的公共財政制度;制度化,細化”,應強化“過程監督”,“引入群眾監督、加強輿論監督,讓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結合紀檢監察利器,形成對三公運行過程的立體監督”。
[詳細]
公車改革做“減法”,逐步取消公車是最終方向
與其限于噴涂“嚴禁公車私用”式的淺表化治理,不如考慮逐步減少公車。減少公車是大勢所趨,也是治理腐敗的關鍵。湖北省政協常委、“公車改革專家”葉青指出,目前我國全口徑的公車存量達到幾百萬輛。如果不最大限度減少公車,監督的廣度和深度都無法覆蓋龐大的公車數量。江西南昌市紀委副書記李紫敬李紫敬表示,公車改革最終方向是逐步取消公車,除保留少量特種車,其他的公車都可以考慮采取貨幣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