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發布,高考改革措施也已浮出水面。近年來,呼吁高考改革的聲音愈來愈多。雖有嘗試,但高考制度基本格局都沒有發生變化。對中國教育起著風向標和指揮棒作用的高考改革為何如此艱難?實質性教育改革為何難以突破?
高考制度仍是一個“最不壞的制度”
高考制度由于它的高利害性、高風險性,以及相比其他制度而言的公平性,盡管它造成中小學嚴重的應試教育,在人才選拔中唯分數論、一考定終身等弊端十分明顯,但仍然被視為是一個“最不壞的制度”,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依然是一個最公平的選拔,說起來極其重要,實質性的改革卻十分困難。
[詳細]
高考制度改革面臨不同的利益相關者
高等學校關注的是如何落實招生自主權和科學選拔人才,家長關注的主要是保障考試公平和教育公平;而站在全社會整體利益的立場上,這一制度必須能夠引導和促進中小學的素質教育,保障億萬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形成這一價值共識,是有效的制度變革的前提。[詳細]
借鑒他山之石需要立足于中國國情
教育改革尤其是高考制度改革,具有典型的“知易行難”的特征。好的模式、國外的做法大家都知道,就是不敢做、不能做,因為中國的人情社會、道德環境等特殊國情,對于擁有最多考試大軍的中國來說,高考這個評價體系的變革難度會大得多。
[詳細]
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第42條對“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進行了戰略部署,有可能成為一場實質性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
全國統考減少科目 不分文理科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將探索全國統考減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語等科目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從英語開始試行一年多次的社會化考試,因為英語的機器考試和標準化測試在技術上最為成熟,已被社會普遍接受。“我和同學們都很期待‘一年多考’,畢竟一次考試不能判定一個人的真實水平,有時運氣好壞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海南中學高三學生張婉茜說。
招生和考試相對分離 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
新的高考制度突出了招生錄取制度改革的重要性,明確實行考試與招生相對分離,逐步取消統一批次錄取方式,建立學生與高校雙向多次選擇的錄取制度。基于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可以減輕學生在高考中的負擔與壓力,打破“一考定終身”。[詳細]
“管辦評分離” 讓學校自主起來
《決定》指出,深入推進管辦評分離,擴大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權和學校辦學自主權,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這意味著,高校在治理結構、人才培養、招生改革、就業機制等方面將發生深刻的變革。管理方式轉變的核心要求,就是由微觀管理走向宏觀管理,由直接管理走向間接管理、由辦教育向管教育轉變、由管理向服務轉變。
[詳細]
不設重點學校重點班 破解擇校難題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教育應該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點進行發展,而不能單純地唯分數論,不應該根據孩子的成績判斷是否進入重點班。《決定》提出不設重點班一方面是為了教育公平,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更好地培養一個身心健全的人。[詳細]
在一系列教育體制改革新舉措中,高考不分文理無疑是教改中的“大手筆”。這樣的教育改革方向,是否更加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對此,不少學生、家長持不同觀點,專家學者對此也看法不一。
調查:大多數學生希望文理分科
對于文理分科的意見,大多學生表示還是希望分科。北青報記者隨機采訪了38名高中生,29名學生表示支持文理分科,僅有5名學生希望文理不再分科,其余4名表示無所謂。支持分科的學生給出的理由大多認為自己嚴重偏科,不分科將面臨巨大高考壓力,對自己不利。有部分文科學生還表示自己極其討厭理科科目,不能不分科。[詳細]
家長:希望孩子多學知識,但又擔心學習壓力
今年40歲的葉先生女兒正在上高一,他認為高中階段不應該分文理科,這樣孩子學習知識可以更全面一些。簡單取消文理分科,那么學生學業壓力的增大將不可避免。市民李先生說,女兒正在上高一,還沒有分科,但每次回家后都說自己的學習壓力比較大。他希望女兒能多學一些知識,但看到女兒學習那么累,他還是贊成文理分科。
老師:高考最好自主選擇和組合科目
首師大附中一線教學的丁老師認為,不是糾結文理科分與不分的問題,而是高考涉及的科目和命題問題。高考是否可以適度讓學生自主選擇和組合科目,這才是關鍵。如果文理不分科了,配套的高考政策會變成什么樣。如果高考變成過去的考八九門,反而就退步了,也不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詳細]
專家:贊同質疑觀點不一
關于文理分科,21世紀教育研究院的副院長熊丙奇認為,現在減少統考的科目,不分文理是考試制度的改革,但是光有考試制度的改革而沒有錄取制度的改革,這也是相當于說沒有觸及到核心,如果不分文理還是有可能會增加學生的負擔的。北京航天航空大學高教所所長雷慶則表示說他是非常贊同取消文理分科,因為他認為,在中學階段是打基礎的,學生應該是以全面為主,如果文理分科的話會使學生的全面性受到影響。[詳細]
學分互換需解決學校等級
《決定》指出:試行普通高校、高職院校、成人高校之間學分轉換,拓寬終身學習通道。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推行三類學校之間的學分互換有兩個困難。一是政府部門還未真正取消歧視性的政策,教育實行的仍是等級化管理,"985"、"211"高校的劃分,一本、二本、三本的劃分都仍存在。其二,正是因為有學校等級劃分的存在,各用人單位在招聘時也會有等級歧視,職業學校和成人高校的學生不受重視,普通高校的學生自然不會去這兩類學校學習。[詳細]
招考分離要突破集中錄取
“實行考試、招生相對分離,這是破解基礎教育應試教育的必由之路。”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看來,當前高考改革的關鍵就在招考分離,如果不突破現有的集中錄取制度,只是在考試科目上做文章,哪怕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改革的價值也將十分有限,甚至會出現新的問題。[詳細]
高校自主權越大越需要監督
把高考成績和學生高中階段平時成績結合在一起作為大學錄取的依據,如果沒有相應的監督和問責機制配套,在誠信存在問題的當下中國,學生的平時考試成績容易被注入水分,一方面,基于利益關系,中學都有“拔高”平時考試成績的沖動,而外界對此難以監督;另一方面,如何評估中學平時考試成績和高考成績,由高校說了算,其中彈性最大的就是對平時成績的評估,大學易產生腐敗。[詳細]
漸進式改革需要在試點中探索前行
由于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決定了教育改革也必然是漸進式改革,不能有大起大落,更不可用“休克療法”,不能“只管起飛,不管降落”,也不能只是“看上去很美”,而是需要適合的、管用的、配套的綜合改革。任何高風險的改革如果從小范圍的試點開始,就可以極大地降低風險;而新的行之有效的做法也只有在試點中才能產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