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發布關于智能電視開機廣告整改情況的最新通報。經過4輪整改,除樂視外6家企業整改均取得顯著成效。6家企業履行售前告知義務落地情況良好,且提示頁面不存在“開機廣告不可更改、刪除、關閉”等明顯剝奪消費者選擇權字樣。此外,“一鍵關閉”取得重大進展。(《工人日報》7月20日)
智能電視逐漸普及之后,開機廣告已經成了被吐槽千百遍的問題。對消費者來說,看電視之前,必須得看一段長達15秒或者30秒的廣告,無法跳過,更無法一鍵關閉、永久去廣告,甚至廣告音量大小都無法調整,用戶體驗相當糟糕。然而即便用戶接納程度極低,開機廣告依舊成為行業慣例。因此,江蘇消保委去年約談相關品牌,敦促其限時整改,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輿論支持。
就整改成效而言,盡管長達4輪的整改過程有些曲折,但6家企業刪除了“開機廣告不可更改、刪除、關閉”等字樣,且提供了一鍵關閉選擇,讓消費者有更多自主權,這無疑是好的結局。這次整改相當于重新樹立了行業規則,有利于規范開機廣告,提升智能電視的用戶體驗。
從市場公平的角度看,消費者本就有對強制性開機廣告說不的權利。一些品牌企業以行業慣例為擋箭牌,或者認為智能電視不涉及壟斷強制銷售,消費者可以自主選擇品牌,捆綁開機廣告就理所應當,殊不知這已經侵犯了消費者的正當權利。
以知情權為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這里所指的真實情況,包括價格、產地,同樣包括服務的內容、規格等等。
然而在現實中,廠商在線上或者線下銷售時,往往會回避該問題,而不會告知開機廣告的相關事項和廣告內容,消費者的知情權得不到保障。另外,開機廣告無法跳過、一鍵關閉,同樣損害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
如此明顯的侵權行為,之所以發展成了行業潛規則,店大欺客是一個因素。更重要的是,強制開機廣告對企業來說,是一塊相當大的“肥肉”。比如此前有報道顯示,某電視品牌的開機廣告,報價達到180萬元一天。在價格戰如火如荼的市場競爭下,一些品牌也轉變了思路:通過壓低硬件銷售價格吸引消費者,同時從開機廣告中尋找利潤來源。
經過江蘇消保委對幾大品牌的整改,廣受吐槽的智能電視開機廣告亂象,將得到一定程度的清理。不過也要看到,相關亂象并非完全清零了。一方面,江蘇消保委7月的調查顯示,6家電視品牌對“一鍵關閉”的總體落實情況為71.43%,也就是說還有落實不到位的情況。另一方面,盡管消保委提請了公益訴訟,還是有品牌電視對整改無動于衷。在此前提下,治理開機廣告亂象,顯然需要進一步發力,為行業立規。
就在前不久,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發布了《智能電視開機廣告服務規范》,將于9月正式實施。首部正式的行業規范要求,廠商在銷售時,必須告知消費者開機廣告的服務內容,不得隱瞞;同時,開機廣告不能超過30秒,且要有明確的關閉提示信息。
相信通過地方消保委的整改,對拒不整改的公司的法律訴訟,再加上行業協會的自我約束,可以為開機廣告問題提供更為明確的行業規范。在這里,也得提醒那些電視品牌,貪戀開機廣告的利益,犧牲用戶體驗,只會造成口碑的持續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