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理论电影在线观看,免费无码国产永久入口,99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免费,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善心與信任不可辜負

吳月

2020年02月26日19:19  
 

疫情期間,你捐的東西,都到哪兒了?

打開湖北黃岡市英山縣政府網站,在公示公告欄目里,可以看到大家捐贈的物品及去向。在微博熱搜話題#連雞蛋都有清晰記錄的捐贈明細#中,許多網友說,可以給當地工作打滿分,建議各地來“抄作業”。

“白飯如霜、風息神淚、匪我思存、張思明四位女士”捐了320片女性生理期用品,接受單位為縣中醫院;有人捐了“瓜子、葡萄干、水果糖等零食4種”,接受單位是村委會;4位新疆群眾捐了馕餅等,接受單位是派出所;眼鏡店捐了400個普通防護鏡,去向為交警134個、公路局133個、環衛工人133個……5元、2元、1.66元等小額捐款也被列入,使用情況中,連“撥付應急局購買N95口罩,未購買成功,款已退回”也有記錄。

有些捐贈物品特別接地氣,乍一看讓人會心一笑,其實這些都體現著人們的心意。

那么,人民托付的心意,如何回應?

要公開透明,用信息公開回應人民的信任。“公益慈善捐贈財物屬于善財善物,一分錢一件物品都應當公開。”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社會法室主任郭林茂說,法律規定,受贈人應將接受捐贈財物的情況以及受贈財物的使用、管理情況,采取不同方式真實、完整、及時公開信息。

人們選擇捐贈,實際上就是選擇了對捐贈渠道的信任。而更公開的信息,才對得起這份信任,并收獲更多的信任——公信力,就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

如果信息不公開,或者公開得不規范,就有可能導致流言的產生、信任的消解。

現在,面對一些公益項目,很多人除了看內容,還會注意收款機構、執行機構。如果發現是自己不信任的機構,有人就不愿意捐了。公開透明的信息,不僅是對捐贈者們善心的回應,也是提高公信力的要求。

我國慈善法規定,國家鼓勵公眾、媒體對慈善活動進行監督。相關組織和部門要勇于接受監督,用真誠態度回應人民的關切。信息發布只是工作的一步,發布后還要經得起審視、回應好關切。

公開的目的,不只是給捐贈者一個交代,而是為了更好地讓捐贈的財物發揮作用。錢用來買啥了?物資是不是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了?表格列了,實際情況是不是跟公示的一樣?接受單位后續怎么分發的?這些問題不光捐贈者關注,社會公眾也比較關心,要積極做好后續工作,并認真聽取和積極回應大家的意見。

捐贈工作做得到底如何,捐贈者、受贈者最有發言權。翻看微博熱搜,一些當地百姓也在點贊。有人說,物資拿到了,“得感謝一下山東人民,送來的土豆、金針菇很好吃,嘿嘿”,還有人說,“切實感受到了被政府關愛的滋味”。

英山縣的做法,應該成為地方政府、慈善組織的分內之事和工作常態。不能像有些地方的某些機構,捐贈信息成為糊涂賬,受捐的防控物資怎么分配的、發放給誰了,經不起問、怕公開。信息多、任務重、有困難,都不該成為借口。因為,每一份善心,都應該被善待;每一份關切,都值得被回應;每一份信任,都不應被辜負。

來源:“人民日報政文”微信公眾號

(責編:尹深、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