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段充滿節奏感的“讀書”視頻,量子波動速讀突然“走紅”網絡。培訓機構宣稱,只要掌握了量子波動速讀方法,就能在10分鐘內閱讀一本10萬字左右的讀物,并準確復述80%以上內容,“直接以心靈感應的方式高速獲取信息”。記者調查發現,杭州、駐馬店、深圳等地均有類似機構開展相關培訓,收費在6000元半年到26萬“終身制”不等。
其實,“量子波動速讀”完全沒有科學依據。量子是表現某物質或物理量特性的最小單元,“量子波動”只是物理學上量子的一種狀態,培訓機構的“量子波動速讀”是想誤導人們:孩子通過快遞翻書產生出一種動態影像或者說一種波,進入大腦,會讓他們產生閱讀感受,獲得閱讀信息,這就達到了快速閱讀、提升閱讀數量的目的。實際上,文字是不能通過快速翻書形成波進入大腦的,更不要說文字所表達的意思了。
“量子波動速讀”也違反基本的閱讀常識、教育常識。閱讀是一個從視角到理解再到思維的過程,是一個信息獲取與加工的過程,是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及思想意識水平的綜合反映。即便是低層次閱讀,也要對閱讀內容進行有效識別,僅僅依靠書中文字在快速翻動中產生的波狀影像進入大腦就能完成閱讀,簡直是天方夜譚。
這些年,針對孩子的所謂“超能力”培訓,我們已見怪不怪:“超感心像力”課程提升孩子專注力,蒙著眼睛也能辨別物體顏色;“腦屏成像”課程增強孩子記憶力,對任何文章篇目過目不忘;“超感創作力”課程激發孩子創作力,1小時寫20首古詩,再不愁背書和寫作文……這些“超能力”培訓都陸續被指披著“效果神奇”的外衣忽悠孩子和家長,比如,所謂的“蒙眼識字、聽聲音識字”不過是通過偷看等作弊手段完成的“奇跡”。
形形色色的“超能力”培訓,為何擁有市場?不排除個別家長科學素養欠缺,不具備最基本的辨別能力。不過,最大的問題在于,眾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時太過焦慮、急功近利,總想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總想讓孩子獲得超越同齡人的“超能力”,在培訓機構天花亂墜的宣傳攻勢下,即使覺得有問題,也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即使他們深知只是“花錢買心安”。一些偽培訓、偽教育只不過是利用了家長們的焦慮、功利心態。
要讓“量子波動速讀”等騙局沒有市場,家長不在孩子教育問題上“走火入魔”,保持基本的教育理性至關重要——別總想把孩子培養成“神童”。教育行政、市場監管部門對那些偽培訓、偽教育也要加強監管。有些偽培訓、偽教育早就被媒體揭露過,但幾年后相似騙術依舊“換湯不換藥”地重現,恐怕也與監管不力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