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理论电影在线观看,免费无码国产永久入口,99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免费,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甘蔗為啥越來越“甜”(現場評論·新春走基層)

——活力滿滿、熱氣騰騰的中國⑨

鄧建勝
2024年02月26日06:1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41歲的霍佳麗是廣西來賓市鳳凰鎮黃安村的普通蔗農。站在自家甘蔗地里,指揮著鏟車司機將機收后散落的蔗葉、秸稈收集打包,霍佳麗樂呵呵地說:“耕、種、收、運都用上了機器,現在種甘蔗輕松不少!”

  以前種甘蔗有多辛苦?霍佳麗直言,過去砍甘蔗累、捆甘蔗臟,沒人愿意干。如今大不同,種收不累、收入翻倍。她算了一筆賬:家里種了10畝甘蔗,畝產7.8噸,這個榨季純收入能超過2萬元;農閑時,和丈夫在鎮上木板廠打工,一年干10個月,每月掙7000多元。她笑著說:“掙錢路子越來越多,肯定高興呀。”

  甘蔗還是甘蔗,蔗農的日子為啥越來越紅火?關鍵是生產方式變了。以前種甘蔗,土地零散、品種繁雜,既難以進行機械化作業,也無法實施標準化種植、管護,產量和價格都不高。2015年,黃安村成立甘蔗生產專業合作社,將2741塊零散地塊整合成72大塊,為農業產業化經營創造更好條件。政府因勢利導、以獎代補,推動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黃安優質“雙高”(高產高糖)糖料蔗基地建設,僅鳳凰鎮就有3個屯的1550多戶農民直接獲益。把握特色產業發展規律,積極變革組織方式、改善設施條件,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就能有效促進特色農產品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實現產業化發展。

  提升甘蔗產業的含金量,廣西靠的是健全產業鏈。在種植環節,當地糖廠將農田作為生產“第一車間”,在糖廠的指導下由村里的專業合作社實行全程機械化和水肥一體化生產。蔗農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只需按糖廠訂單組織生產。這極大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也有利于保證原料品質。在加工環節,甘蔗全身都是寶,除了白砂糖、冰糖等常見糖產品,糖蜜可生產酵母、焦糖色素,蔗渣可生產環保餐具、紙張,蔗葉和殘留秸稈可作飼料、生物質發電原料。超越農產品初級加工,努力提升產品價值,在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上下功夫,就能把甘蔗這樣具有多種價值的農產品推向更廣闊市場。

  建立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方能助力農民共享特色產業發展成果。種植農戶是產業發展“最初一公里”,也是抵御市場風險的“脆弱一環”。把蔗農、專業合作社和糖廠緊密聯結起來,讓農戶只需專注于種植環節就能“鎖定”基本利潤,而依靠科技創新不斷延伸產業鏈、價值鏈的糖廠,以獲得的部分利潤反哺蔗農,便能形成良性循環。事實證明,完善合作機制,實現利益共享,才能形成產業興、百姓富的良好局面。

  蔗農的笑聲里,蘊含著鄉村產業振興的樸素道理:因地制宜、優化生產,綜合利用、產業升級,機制聯結、多方共贏。跳出糖業看產業,跳出一地看一域,廣西雨熱充沛,農業生產條件好,充分發揮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資源豐富的優勢,找準切口、埋頭苦干,必能讓更多“桂字號”農業品牌叫響大江南北,書寫好“土特產”這篇大文章。

  離開黃安村時,冬日暖陽和煦,村民笑盈盈地揮手告別。面向未來,在彰顯特色、產業融合、優化布局、聯農帶農等方面久久為功,把特色優勢產業做大做強,群眾的笑聲會更甜、生活會更美。

  (作者為本報廣西分社記者)

  《 人民日報 》( 2024年02月26日 05 版)

(責編:岳弘彬、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