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有機生命軀體”的內在規律(人民論壇)
“微笑精靈”江豚又回來了!前不久江蘇南京市開展“長江江豚保護主題月”活動,200多名市民作為“江豚同步調查員”,用相機定格下“微笑精靈”一次次嬉戲、騰躍的身影。監測數據顯示,11月7日至14日期間,長江江蘇段共觀測記錄到長江江豚86頭次,種群數量穩步增長。
岸在變綠,水在變清,一度成為瀕危物種的“微笑精靈”江豚如今頻頻露臉,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嬗變的背后,有“十年禁漁”的久久為功,更有“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勇毅篤行。正所謂,認識決定眼界,理念決定思路。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自然生態系統是一個有機生命軀體”,強調“治愈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首先要充分尊重和順應自然”,為我們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正確的認識論、科學的方法論。新時代以來,始終把自然生態系統當做“有機生命軀體”,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變化振奮人心、成就舉世矚目。
“有機生命軀體”,說的就是自然生態系統有其自身發展演化的客觀規律。“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孟子》中這段話體現出中國古人對這一客觀規律的認識與把握。幾千年來,我國先民很早就懂得“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的道理,形成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萬物并育的生態理念。馬克思認為“現在的社會不是堅實的結晶體,而是一個能夠變化并且經常處于變化過程中的有機體”,恩格斯說“自然界的所有過程都處在一種系統聯系中”。由此觀之,將自然生態系統視為“有機生命軀體”,既是傳承千年的智慧,也是對馬克思主義社會有機體理論和自然生態觀的創新發展。
正如人體通過代謝進行能量轉換、依靠免疫系統抵抗病毒,自然生態系統這個“有機生命軀體”也具有自我調節、自我凈化、自我恢復的能力,關鍵要處理好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的關系。新時代以來,碼頭、砂廠、化工企業“關改搬轉”,破解“化工圍江”,長江大保護護航“一江碧水向東流”;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等首批國家公園設立,保護面積達23萬平方公里,呵護“萬類霜天競自由”;持之以恒植樹造林種草,綠色版圖不斷延伸,重點治理區從“沙進人退”走向“綠進沙退”……實踐告訴我們,給大自然休養生息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在依靠自然的力量恢復生態系統平衡的基礎上,把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有機統一起來,因地因時制宜、分區分類施策,就能找到生態保護修復的最佳解決方案。
進一步看,自然生態系統環環相扣、相互依存、緊密聯系,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影響肌體健康,必須把握自然生態系統這個“有機生命軀體”的內在規律,更加注重治理的系統性、協同性、有效性。內蒙古烏梁素海的生態修復和治理就是有力證明。最初“就水治水”,遲遲不見效;遵循綜合治理、系統治理的理念,深刻認識到問題表現在湖里、根子在岸上,治沙造林、防治農業面源污染、加強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等多管齊下,成效明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的:“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林和草”。把握自然規律,充分尊重和順應自然,從系統工程和全局角度尋求新的治理之道,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才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做好各項工作,“把握規律性”都是一個重要要求。把握“有機生命軀體”的內在規律如此,我們看問題、作決策、辦事情,亦當如此。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27日 0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