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讓中醫藥服務便民利民惠民
國新辦日前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護佑人民健康”有關情況。據介紹,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始終把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作為工作重點,堅持補短板、強弱項、固根基,著力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獲得方便可及的中醫藥服務。目前,國家已建立起覆蓋省、市、縣、鄉的中醫藥服務體系,較好地滿足了城鄉居民對中醫藥的服務需求。
中醫藥是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凝聚著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健康養生理念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近年來,我國中醫藥事業發展頂層設計不斷完善更新,政策環境持續優化,對中醫藥服務發展的支持力度日益加大,中醫藥服務的覆蓋面和服務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不過,隨著人民群眾健康意識和追求高質量生活的需求變化,中醫藥服務也需回答好從“有”到“多”到“優”的轉變。面對新形勢、新變化,中醫藥服務唯有錨定目標、多措并舉、量質提升,做到真正便民利民惠民。
打好“基本盤”。我國擁有超14億人口。截至2022年底,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過2.8億人。不論是眼下“家門口看病”的便利,還是老齡化社會“老年病”的預防、治療和康復,打好中醫藥服務的“基本盤”都至關重要。數據顯示,我國備案中醫診所已超2萬個,建立起覆蓋省、市、縣、鄉的中醫藥服務體系。其中,縣辦中醫醫療機構覆蓋率達87.78%,99.4%的鄉鎮衛生院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當前,人民群眾看中醫的可及性已得到較好對接,但出于種種現實和客觀原因,中醫藥服務的更高質量發展服務仍需補短板、強弱項、固根基。
抓好人才關。中醫藥作為中華文明的一大瑰寶,其意義不僅在“看病救人”,更有經濟、社會、文化等層面的多維度價值。不斷提升中醫藥服務的可及、公平和便捷,關鍵在于一個“人”字。中醫藥服務發展的最終目的,是更好服務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看病診療需求。這說到底,依賴于服務能力的提升,尤其是人才的培育、儲備和流動。我們要繼續實施基層人才培養計劃,推動中醫藥教育改革,優化中醫藥人才成長途徑和隊伍結構,充實人才的同時,通過政策條件引導人才向基層流動,貼近服務人民群眾。
做好傳承創新。中醫藥服務不只是“看得見”的診所、醫院、醫生、中藥,背后還關涉教育、人才、產業、科技、創新等等。過去,我國中醫藥服務發展時常面臨資源總量、布局均衡等考驗,而在新形勢新變化下,推進中醫藥服務的可及、公平和便捷,更要回答好傳承與創新的課題。我們要在中醫藥保護傳承的基礎上,引導鼓勵中醫藥產業發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做好中醫藥藥材質量和供應保障能力的同時,不斷健全中醫藥創新服務體系,進一步激活基礎理論、重大疾病和疾病康復等防治研究,促進臨床與科研結合,讓好藥材、好產品、好服務更多惠及群眾。
中醫藥振興發展和服務能力提升,是助力健康中國建設和服務人民群眾健康的重要抓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固根基、補短板、強弱項,提供更高質量的中醫藥服務,就一定能讓中醫藥服務更加便民利民惠民,提升基層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