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理论电影在线观看,免费无码国产永久入口,99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免费,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漁業良種是關鍵(現場評論·筑牢“藍色糧倉”②)

常雯宜
2023年11月07日05:5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筑牢“藍色糧倉”,漁業良種是關鍵。要在提高引進、研發的質量上下功夫。做到量與質并重,才能實現種業、漁業、產業齊頭并進    

  

  以前,南美白對蝦價格昂貴,養殖戶養不起,老百姓吃不起;如今,這一產品成為常見食材。從稀罕的“舶來品”到實現“食蝦自由”,秘訣是什么?

  筆者來到位于廣東省湛江市東海島的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育種中心,嘗試尋找答案。過去我國每年進口數十萬對親蝦進行選育,受“基因鎖”限制,引進的種蝦只能繁育一兩代;歷經10年探索,經過多次選育,成功育出“中興1號”,實現國產南美白對蝦新品種零的突破。

  筑牢“藍色糧倉”,漁業良種是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種業是現代農業、漁業發展的基礎,要把這項工作做精做好。”近年來,我國開展了首次全國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建立國家級水產原良種場90多個,全面啟動虹鱒、斑節對蝦、蝦夷扇貝、斑點叉尾鮰、羅氏沼蝦、鰻鱺等7個新品種的聯合育種攻關。截至2022年,我國累計培育審定266個水產新品種,在種質資源保護、品種選育、良種繁育等方面取得長足進步。

  把漁業“種子工作”這篇文章做精做好,必須加強創新。對海洋魚類或其他海產品來說,既要對已有品種開展人工繁育與養殖技術的研究,又要研發抗病害能力強、品質好的新品種。像“敲掉”了“長不大”基因的半滑舌鰨雄魚,生長速度提高了4倍以上;大黃魚人工繁育技術,使昔日岌岌可危的大黃魚種群實現養殖產業化,產業年產值超百億元;“黃官1號”海帶能有六七米長;比成人巴掌還大的綠盤鮑1公斤售價達400元……如今,得益于在育種技術層面取得的新進展,漁業產業規模日漸壯大。事實證明,把握育種關鍵,就要處理好技術突破與創新利用的關系,真正育出能夠滿足需求的良種。

  與此同時,還應協調好質與量的關系。目前,以深遠海養殖為代表的海水養殖浪潮正在興起,漁業種子是海水養殖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筆者采訪時,相關工作人員直言,“漁業良種缺乏,難以滿足深遠海養殖的需要”。有的育種企業也反映,一些地方對海洋種質資源本底了解尚不充分,對地方特色品種發掘和保護不足,無序引種和不規范的生產操作對本土種質資源造成污染。綜合來看,在品種研發、良種推廣等方面,培育出的新品種已具備一定數量,下一步,還要在提高引進、研發的質量上下功夫。做到量與質并重,才能實現種業、漁業、產業齊頭并進。

  采訪過程中,有育種基地負責人反復呼吁:“要突破種質資源瓶頸。”面向未來,應當加大海洋種質資源收集、保存與評價力度,建設海洋生物種質資源庫,強化育種核心技術攻關,完善漁業育種激勵政策,強化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建立健全水產養殖技術推廣體系,扶持優勢企業發展。多措并舉、攻堅克難、久久為功,更多漁業良種必將推動水產品養殖高質量發展。

  (作者為本報編輯)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07日 05 版)

(責編:袁勃、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