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養“自找苦吃”的精氣神(人民論壇)
苦難成就輝煌,困難磨礪青春。“你們在信中說,走進鄉土中國深處,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實事求是、怎么去聯系群眾,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說得很好。”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的同學們回信,充分肯定同學們走進鄉土中國深處“自找苦吃”的精神,強調“新時代中國青年就應該有這股精氣神”。
“自找苦吃”就是要敢于挑急難險重的擔子,敢于到條件艱苦、環境復雜的崗位鍛煉,在經歷大風大浪、艱難困苦中磨煉意志、增長才干。青年人要成長成才,就要到更廣闊的天地、更復雜的環境中去歷練鍛造,多經歷一點摔打、挫折、考驗,這樣才能增益其所不能,練就擔當的寬肩膀、成事的真本領。
肯吃苦、能吃苦,是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年茁壯成長的必經之路。猶記上世紀60年代,300名青年組成突擊隊,迎難而上、不怕啃“硬骨頭”,將地勢險要、石質堅硬的巖壁鑿通,將紅旗渠渠線延伸了最艱難的616米。進入新時代,無論是逐夢星辰大海的年輕航天隊伍,還是積極參與支教支邊、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的青年學生;無論是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用汗水和赤誠踐行駐村諾言的第一書記,還是在邊防一線為保衛祖國奉獻青春的95后、00后……無數青年不怕苦、不畏難,在“自找苦吃”中經風雨、見世面,在熱火朝天的社會實踐中努力書寫青春芳華,展現出剛健有為、甘于奉獻的精神風貌。
梅花香自苦寒來。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有駐村第一書記坦言,基層工作艱苦、瑣碎,但正是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過程中,自己找到了把所學知識轉化為業務優勢的切入點。科技小院的學生們“自找苦吃”、進村“讀研”,為當地村民帶來了無數的“甜”,也在摸爬滾打中練就了“十八般武藝”:從一開始講展板就緊張得腿肚子發抖,到下面坐著一群人也能侃侃而談;從只會理論知識不會種地,到能夠獨立管護30畝油菜花田……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練。對于青年而言,多經歷“風吹浪打”、多捧“燙手山芋”、多當幾回“熱鍋上的螞蟻”,才能真正長本事、長才干。
人間萬事出艱辛。越是美好的夢想,越需要發揚“自找苦吃”的精神;越是偉大的事業,越需要拿出“事不避難”的勁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要青年都勇挑重擔、勇克難關、勇斗風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能充滿活力、充滿后勁、充滿希望。”實現人生夢想,需要青年迎難而上;推動國家發展,呼喚青年挺膺擔當。青年人要不怕吃苦,把艱苦環境、艱巨任務作為磨煉自己的機遇,把肯吃苦、敢吃苦當作成就更好人生的選擇,主動到條件艱苦的基層、國家建設的一線、項目攻關的前沿,成就一番事業。在鼓勵青年人“自找苦吃”的同時,也要完善支持青年發展的體制機制,為青年建功立業創造更有利的條件,讓每個青年都能各盡其能、各得其所。
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奮斗的青春更值得回憶。在最能吃苦的年紀不忘“自找苦吃”,堅定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錘煉擔當作為的過硬本領,廣大青年定能舒展青春最美的模樣,在實現民族復興的賽道上跑出最好成績。
《 人民日報 》( 2023年07月06日 0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