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為什么要把“土特產”這3個字琢磨透?
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建設農業強國,當前要抓好鄉村振興。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也是實際工作的切入點。日前,《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文章指出,各地推動產業振興,“要把‘土特產’這3個字琢磨透”。這為做優做強鄉村產業、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提出了新的要求。
“土”講的是基于一方水土,開發鄉土資源。有什么樣的水土,播撒什么樣的種子;有什么樣的資源,發展什么樣的產業。形形色色的農副產品,山清水秀的田園風光,耕讀傳家的文化傳統,都是鄉村產業發展的獨特土壤。產業振興,一方面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依托當地的資源稟賦、條件優勢,選擇適合種養的類型、發展的方向。從這個意義上說,打造健康的鄉村產業,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林則林,關鍵要充分挖掘、激活本地優勢資源。另一方面要善于分析新的市場環境、新的技術條件,用好新的營銷手段,打開視野來用好當地資源,注重開發農業產業新功能、農村生態新價值,如發展生態旅游、民俗文化、休閑觀光等。
“特”講的是突出地域特點,體現當地風情。丹東草莓,贛南臍橙,延安蘋果,大同黃花,潛江小龍蝦……近年來,許多擁有顯著地理標識的產品,進入市場、融入生活,深受消費者喜歡,有力帶動當地產業發展、百姓致富。實踐證明,發展特色產業,要跳出本地看本地,打造為廣大消費者所認可、能形成競爭優勢的特色。換言之,產業發展只有富有特色,走一條人無我有、科學發展、符合自身實際的道路,才能脫穎而出、占領市場。這意味著,產業振興不是簡單的發展某一種產業,而是要找準著力點,既深挖地域生態和文化價值,又避免同質化競爭,在提升品質、打造品牌上下功夫,形成自己的比較優勢。
“產”講的是真正建成產業、形成集群。產業振興,要植根農村,更要跳出農村。一棵蘋果樹、一個蘋果園,除了種樹、養果、收獲之外,還有分揀、包裝、物流、銷售、電商等環節。小小特色產品的背后是一條產業鏈,只有不斷延長農產品產業鏈,發展農產品加工、保鮮儲藏、運輸銷售等,形成一定規模,才能更多更好地把農產品增值收益留在農村、留給農民。這就必須要在立足特色資源、發展優勢產業、堅持精準發力的基礎上,向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要效益,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效益,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鄉村的發展離不開產業支撐。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這需要各地各部門在彰顯特色、產業融合、優化布局和聯農帶農等方面下功夫,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把鄉村資源優勢、生態優勢、文化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產業優勢。
小小“土特產”,一頭連著農民增收,一頭連著美好生活;產業振興,一頭連著農民的好就業、高收入,一頭連著農村的生機和活力。做好這篇大文章,綿綿用力、久久為功、苦練內功,讓產業發展越來越各具特色,讓農民腰包越來越鼓,定能為鄉村振興夯實強大的物質基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