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藝起評:一線一中軸,文化遺產保護插上數字化翅膀
輕點鼠標打開水墨風的一線一中軸地圖,跟著飛舞的雨燕翻動歷史演變、區域選址等書簽,點選按鈕展開皇家宮苑、市井民俗等多彩畫卷……近日,北京中軸線官網試運行上線。在這里,市民和網友有了“一屏一景觀、一步一洞天”的網絡游覽中軸線新體驗,也意味著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開啟數字新篇章。
為了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中軸線文化遺產,近年來北京持續探索數字化保護利用路徑,推出過“云上中軸”小程序、“云游中軸”小游戲、實景三維中軸線等各類產品,均收獲良好效果。從實踐中不難看出,數字化可以為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插上翅膀,是對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有效踐行。
數字化技術能夠創新文化遺產及其背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展示方式。以數字化保護利用來進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不止是北京中軸線。敦煌莫高窟建設“數字敦煌”和“云游敦煌”,集探索、游覽等功能于一體;湖北省博物館等越來越多博物館“搬”到網上,成為“不打烊”的博物館;在秦腔藝術節上,由三維建模的數字化代言人秦筱雅展示秦腔……數字化的展示方式,既可以彌補因客觀原因不能親臨現場的遺憾,也能強化文化遺產展示的互動性和參與感,深化受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理解。
除了讓文化遺產更好進入社會公眾的視野,數字化技術還可以幫助修繕和保護文物本身。北京箭扣長城“修舊如舊”,數字化技術不僅在后端通過各類數字產品讓更多人了解長城修繕背后的故事,更可以在前端代替人工進行長城本體及周邊環境進行監測;《永樂大典》等珍貴的古籍文獻,面臨自然侵蝕、人為損壞等風險,采用縮微技術等對古籍進行數字化轉化,可以在保護原本的同時也方便廣大讀者群體檢索閱讀。數字化助力文物修復、轉化、存儲等的例子越來越多,恰是說明,隨著科技的發展,數字化保護作用日益凸顯。
更深遠的視角下,運用數字技術還能賦能文化產業,為其創造出新業態、新場景。近年來,文化遺產相關的數字產品成爆款,周邊、文創銷售火熱已經不是新鮮事。數字化助力文化遺產更具時代感,讓其“活”起來、“火”起來,甚至在年輕人群體里“潮”起來,形成新的消費增長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探索好文化遺產在數字時代的保護傳承路徑,以開放包容的心態進行交流互鑒,我們定能更好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傳統文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