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人類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論習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上主旨講話
“我們處在一個充滿挑戰,也充滿希望的時代。行而不輟,未來可期。”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主席著眼應對全球性挑戰、促進共同發展繁榮,明確提出了開啟人類高質量發展新征程的4點主張: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引領,協調人與自然關系;以綠色轉型為驅動,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以人民福祉為中心,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以國際法為基礎,維護公平合理的國際治理體系。
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不穩定性不確定性顯著上升。人類社會面臨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發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無減,實現普遍安全、促進共同發展依然任重道遠。人類進入工業文明時代以來,在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加速了對自然資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態系統平衡,人與自然深層次矛盾日益顯現。近年來,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荒漠化加劇、極端氣候事件頻發,給人類生存和發展帶來嚴峻挑戰。同時,世界多極化趨勢沒有根本改變,經濟全球化展現出新的韌性,維護多邊主義、加強溝通協作的呼聲更加強烈。我們所處的時代充滿挑戰,也充滿希望。人類社會應該向何處去?習近平主席明確指出“為了我們共同的未來,我們要攜手同行,開啟人類高質量發展新征程”,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大自然孕育撫養了人類,人類應該以自然為根,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不尊重自然,違背自然規律,只會遭到自然報復。只有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引領,協調人與自然關系,才能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只有以綠色轉型為驅動,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才能促進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生態環境關系各國人民的福祉,必須充分考慮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優良環境的期待、對子孫后代的責任。只有以人民福祉為中心,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才能讓發展成果、良好生態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國人民。世界只有一個體系,就是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只有一個秩序,就是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只有一套規則,就是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只有以國際法為基礎,維護公平合理的國際治理體系,才能保障各國平等發展權利,促進共同發展繁榮。
如何開啟人類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引領,協調人與自然關系,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解決好工業文明帶來的矛盾,把人類活動限制在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限度內,對山水林田湖草沙進行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格局;以綠色轉型為驅動,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要順應當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方向,抓住綠色轉型帶來的巨大發展機遇,大力推進經濟、能源、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效益,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全球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支撐,同時要加強綠色國際合作,共享綠色發展成果;以人民福祉為中心,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要心系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護和促進人權,實現保護環境、發展經濟、創造就業、消除貧困等多面共贏,在綠色轉型過程中努力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增強各國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國際法為基礎,維護公平合理的國際治理體系,要厲行國際法治,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堅持通過制度和規則來協調規范各國關系,有效遵守和實施國際規則,不能合則用、不合則棄,設立新的環境保護目標應該兼顧雄心和務實平衡,使全球環境治理體系更加公平合理。
人類是一個整體,地球是一個家園。面對共同挑戰,任何人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人類只有和衷共濟、和合共生這一條出路。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來謀劃經濟社會發展,促進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我們就一定能開啟人類高質量發展新征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 人民日報 》( 2021年10月14日 0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