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頂格處罰藥企,劍指藥價“虛高”
虛假發票、虛構業務、虛增工資……近日,財政部會同國家醫保局對77家醫藥企業實施會計信息質量檢查的結果公布,對江蘇豪森藥業、深圳華潤三九等19家醫藥企業作出行政處罰,處罰金額3萬元、5萬元不等,是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規定下的頂格處罰。如此頂格處罰藥企,有關部門為哪般?
整治藥價虛高頑疾,有關部門屢出重拳。這項始于2019年的檢查,聚焦醫藥產品成本費用結構,從會計賬本上擠“水分”。經查,企業虛增各類費用開銷名目繁多,涉及數額從幾萬元到上億元不等。有企業列支咨詢評審費、廣告宣傳費,結果為“查無此票”或“不一致”,涉及金額1.29億元;有企業列支醫學領域的學術研討或經驗交流會議費1.49億元;有企業列支視頻拍攝項目制作費、物流監管項目費、會議費、調研費均不實,涉及總金額超過億元……上述行為,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有關規定。這些虛增、虛構的費用是藥品回扣產生的溫床,并計入藥品成本,成為藥價虛高的幕后推手。
有人認為,藥企違規涉及金額過億元,處罰額度只有3萬元、5萬元不等,如此隔靴搔癢,是不是處罰太輕?其實,此次聯合檢查,重在釋放加強財會監督的信號,表明會計信息質量將成為治理藥價虛高的“突破口”。特別是,目前會計法正在修訂中,預計新法實施后處罰標準將大幅提高,頂格處罰的作用將會進一步彰顯。
3萬元、5萬元罰金就像“毛毛雨”?若是藥企如此看待這次處罰,那么未來將會遇上“大麻煩”。須知,有關部門此次出手處罰藥企,命中的是企業信用這一命脈,比罰款更讓企業吃痛的是企業信用受損。被處罰的醫藥企業帶著信用的“污點”,在藥品集中招采環節面臨信用的“考問”,情節嚴重的企業將失去招采資格。日前,就有一家醫藥企業被浙江省藥械采購中心暫停在線交易,該案例是全國首例信用評價達到“嚴重”等級的治理案例,標志著信用評價制度進入了發揮實質性效果的新階段。目前,國家組織集中帶量采購的藥品112個,涉及面廣,如果企業不能參與或者被限制掛網,對企業發展將是切膚之痛。這對違規醫藥企業將產生強大的震懾作用,從而形成舉一反三的系統治理效果。
當然,處罰只是一種短期的手段,并不能從根源鏟除藥價灰色空間與不法醫藥行為。真正讓企業轉變思想,從“讓我做”轉變成為“我要做”,需要通過帶量采購、市場競爭等多種手段來引導。要讓醫藥從業者明白,在價格上玩“貓膩”絕非長久之道,告別粗放式增長,推動產業升級才是中國醫藥市場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
“人命至重,有貴千金。”擠出虛高的水分,消除藥品購銷灰色空間,要依法治理、源頭治理,多部門聯動、綜合施策,構建醫藥企業“不敢、不能、不想”的藥價治理體系,幫助百姓用上優質價宜的放心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