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和教育部近日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紅十字工作的通知》,將學生健康知識、急救知識,特別是心肺復蘇納入教育內容。通知指出,學校紅十字工作要把健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針對青少年生理、心理特點,積極開展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采取多種形式,傳播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疾病防控、心理健康、生長發育與青春期保健、安全應急與避險等知識,提高學生健康素養。
通過系統培訓,讓在校學生普遍掌握心肺復蘇基本技能,這項工作的重要性與緊迫性不言而喻。問題的關鍵,不是該不該在校園內開設這類課程,而是如何讓培訓收到更好的效果。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和教育部此次共同將急救納入課堂,與過去教育部門單獨納入相比,具有更大的優勢,因為中國紅十字會擁有豐富的醫療人才資源,健康與急救培訓的師資力量更有保障。
但也要看到,納入是往原有教育內容之中添加新內容,新內容與老內容可能會形成沖突,這樣一來,被納入教學內容的急救培訓課程,就存在被其他主課擠占的風險。因此,學校急救培訓既要“納入”,更要“融入”。如果說納入是相加,那么,融入則是內化,將心肺復蘇等急救知識融入課堂,課程不一定增多,內容卻可以調整,使之更加有利于傳授急救知識。比如,我國初中就開設了生物課,其中一些章節講到了急救知識,只是內容太少,心肺復蘇等具體技能更是涉足不多,可考慮在這些章節增加急救內容。
再如,生理、物理、化學等課程的一些知識也與急救知識的聯系十分緊密,心臟動力學、心電產生原理、人體消化酶、呼吸時氧氣與二氧化碳的交換和轉化等,都涉及這些知識。將基礎科學知識與急救知識融會貫通,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急救原理、記憶急救步驟,也有利于學生學好基礎課程,這樣的融入,具有事半功倍之效。
納入是立足眼前,融入是立足長遠;納入需要再投入,融入則是現有課程的拓展與再開發,但納入的課程更專業,融入的內容比較籠統。兩者結合起來,就能取長補短,使校園內的急救培訓成本更小,更有質量、更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