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進行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就是要通過規則、標準、制度的優化和內外接軌改善宏觀經營環境,創造有利于技術進步、資源開發與利用效率提升的制度條件。做好這些工作,我國不僅能有效應對新冠疫情和國際經貿形勢變化帶來的沖擊,還能形成國內各地區之間共享經驗、相互促進的協同動力,為長期健康穩定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7月7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做好自由貿易試驗區第六批改革試點經驗復制推廣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自貿試驗區所在地方和有關部門結合各自貿試驗區功能定位和特色特點,全力推進制度創新實踐,形成了自貿試驗區第六批改革試點經驗,將在全國范圍內復制推廣。
自貿試驗區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探索樣本,其最大特點是擁有更多的自主改革權限,所在地方和有關部門可大膽先試,開辟新路,不斷積累改革創新的經驗,獲得預期成效后在全國范圍內復制推廣。目前,我國已有自貿試驗區18個,沿海省份自貿試驗區實現了全覆蓋。截至去年,我國自貿試驗區累計形成202項制度創新成果,并在全國范圍內復制推廣,其中既有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等基礎性制度改革,也有“海關通關一體化”監管模式等系統性制度創新,還有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四個一”等全流程制度優化,體現了自貿試驗區聚焦市場主體關切熱點、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等改革試點經驗。
加上今年自貿試驗區第六批改革試點經驗,包括投資管理、貿易便利化、金融開放創新、事中事后監管措施、人力資源5個領域,意味著在以上領域實現自貿區先進經驗的全國落地,將有更多地區受益于此。
中央對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的全國復制推廣,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首先,有了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的“珠玉在前”,其他地區就能少走彎路,從而集聚力量,加速相關經驗落地并加大力度,全面助力本地區發展提檔升級。
其次,自貿試驗區平臺價值進一步凸顯,對試驗區所在地方和有關部門改革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貿試驗區所在地區和有關部門要圍繞高水平開放的建設目標,牢牢把住全面加強執行力、讓改革設想早日成為厚重實踐這根“弦”,以日夜兼程、風雨無阻的奮斗狀態,深入推進各項改革舉措,盡早結出豐碩成果。要通過改革形成強勁的輻射效應,加快自身經驗與其他兄弟地區的對接融合,推動試驗區改革藍圖向外延伸,以改革試點經驗為對接抓手,推動社會經濟邁向更深層次的改革升級和擴大開放。
以自貿試驗區為創新之“點”,在較短時間內由點及面,這一模式并非自今日而起。回首過往,當年我國正是從深圳等特區的建設入手,逐步與世界經濟體系接軌,吸納外來資金、人才等資源,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完成現代制造業的全面布局。深圳在招商引資、對外合作所取得的各種先行經驗,也成為各地利用改革激活市場資源的重要參考。
經過四十多年改革開放,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上,中國正著眼于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不僅要實現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在此基礎上,還要進一步實現制度層面的改革深化,形成全面開放、共同開放的新格局。我國進行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就是要通過規則、標準、制度的優化和內外接軌改善宏觀經營環境,創造有利于技術進步、資源開發與利用效率提升,有利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制度條件,充分挖掘內生增長潛力。
做好這些工作,我國不僅能有效應對目前新冠疫情和國際經貿形勢變化帶來的沖擊,還能形成國內各地區之間共享經驗、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協同動力,實現規則層面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以高水平開放促高質量發展,為長期健康穩定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自貿實驗區沖鋒在前,所取得的各項創新經驗來之不易。各地應抓緊學習落地,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的平臺價值,讓自貿試驗區改革紅利更好、更快普惠全國,為推動我國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