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人民論壇:連續作戰,不獲全勝不收兵
從雨雪紛飛到春暖花開,再到蟬鳴螢飛,湖北和武漢逐漸走出新冠肺炎疫情的陰霾,重現人聲喧鬧,重展生機活力。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湖北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向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貢獻、付出巨大犧牲的湖北人民、武漢人民表示問候和感謝,同時也要求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決不能讓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盡棄。
“兵之所以戰者氣也,氣之所以勝者鼓也。”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個敵人,我們最需要的正是一鼓作氣、咬緊牙關、堅持到底。當前境外疫情形勢嚴峻復雜,國內防范疫情反彈任務仍然艱巨繁重,特別是國內個別地區聚集性疫情仍然存在,新冠肺炎疫情還有很大不確定性。正所謂“一篙松勁退千尋”,只要一天沒有取得疫情防控的最終勝利,就要時刻保持戰斗狀態、做好戰斗準備,在常態化防控中消滅疫情反彈的所有可能。習近平總書記在給武漢市東湖新城社區全體社區工作者回信中要求,“發揚連續作戰作風,抓細抓實疫情防控各項工作”。發揚連續作戰的頑強作風,是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關鍵原因,也是徹底戰勝疫情的重要保障。
連續作戰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強渡大渡河是紅軍長征中極為驚心動魄的一幕。當先頭部隊經過急行軍抵達安順場渡口時,發現船只不足以渡過數萬紅軍,于是一晝夜奔襲120公里飛奪瀘定橋,創下急行軍的世界奇跡。正是這種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精神,支撐紅軍化險為夷,征服了18座高山,跨越了24條大河,走出了一條通往勝利的“紅飄帶”。今天,疫情防控阻擊戰已經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但這還不是最終的、全面的勝利。不管是近期發生聚集性疫情的地區還是全國其他地方,都需要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堅定“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信心,激發“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斗爭精神,砥礪“斗罷艱險又出發”的頑強意志,跨越一個又一個“草地”和“雪山”。
連續作戰也是一種高超的能力。上個世紀30年代,毛澤東同志著眼于國際國內敵我力量對比,在《論持久戰》中科學預見了抗日戰爭的三個階段,并提出了具體的戰略方針。這不僅指導了當時的中國抗戰,其中包含的辯證法和唯物主義至今依然散發哲學光芒。從疫情防控阻擊戰,進入到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形勢任務發生了變化、主要矛盾發生了轉移,對連續作戰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我們不僅要貫徹落實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防控策略,做到工作不松、要求不變、標準不降,也面臨著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等一系列硬仗、大仗。發揚連續作戰的作風,就要既堅定聞令而動的戰略定力、夯實抓細抓實的落實能力,也要注重把握重點論和兩點論,增強“十個指頭彈鋼琴”的統籌兼顧能力,提高化危為機的本領。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接近成功,困難越多、阻力越多、壓力越大,也就越需要咬緊牙關、堅持不懈。不麻痹、不厭戰、不松勁,發揚連續作戰的作風,毫不放松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我們必能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戰大考中,交出經得起檢驗的合格答卷。
《 人民日報 》( 2020年06月04日 0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