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一線視角:為城市增添文化亮色
努力創造環境美好的閱讀空間,使之成為全民閱讀活動的重要載體,引領多姿多彩的讀書活動
充分認識和挖掘書店在人們精神生活中的多樣化作用,把書店視為和圖書館、博物館同樣重要的城市文化基礎設施
近年來,北京實體書店重獲新生。據統計,截至2019年9月底,北京市實體書店增加285家。此外,上海三聯、言幾又、建投書局、鐘書閣等一批知名書店紛紛落戶北京。實體書店在北京的“火爆”,引起業界關注。
當前,互聯網潮流不可阻擋,電子閱讀已經走進人們的生活。即便如此,實體書店仍然具有鮮明的特色和無法取代的優勢。比如,自主瀏覽書籍能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徜徉書海給都市人群帶來精神享受,書店里閱讀沙龍為愛書人帶來分享的快樂,等等。正因如此,北京實體書店發展的一個特色,就是努力創造環境美好的閱讀空間,使之成為全民閱讀活動的重要載體,引領多姿多彩的讀書活動。
如何認識實體書店的定位?怎么支持實體書店的發展?北京在探索中摸到了門道、形成了經驗。不是單純把書店當作圖書銷售場所,而是充分認識和挖掘書店在人們精神生活中的多樣化作用;不是簡單地交給市場,而是把書店視為和圖書館、博物館同樣重要的城市文化基礎設施;谶@樣的思路,北京市投入真金白銀支持實體書店發展。據統計,2016年至2018年共投入8600萬元,201家實體書店獲得資助;2019年,239家實體書店獲得資助,扶持資金近1億元,有效減輕了實體書店因房租和人工等成本上升帶來的經營壓力。另一方面,先后修訂和出臺了7份文件支持實體書店發展,并準備將此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在制度層面為實體書店保駕護航。
讓更多人愛上閱讀和實現實體書店的振興,二者是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2011年,北京開展全民閱讀活動,至今已持續9年,成為公眾普遍參與、貫穿全年的一項文化活動。僅2019年開展的各類特色閱讀活動就有3萬余場,覆蓋和影響人群達1000萬人以上。針對實體書店分布不均衡的問題,北京花大力氣調布局、補短板,著力打造一區一書城的格局,加強校園、農村圖書發行網點建設,從供給側發力不斷滿足百姓的閱讀需求;以社區書店為抓手,建立15分鐘公共閱讀服務體系,讓市民在家門口就有書讀、能讀好書,進一步激發人們的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
從長遠來看,激發實體書店的內生動力才是治本之策。北京增加了對書店社會績效的考核機制,根據社會效益完成情況給予書店不同額度的補貼;對經評審認定的符合創新經營模式、實現多業態融合發展的實體書店給予獎勵;增加了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的扶持方式,有效降低書店開展全民閱讀、組織文化活動的成本。近期,北京還對實體書店運營者進行新媒體運營培訓,推動書店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業務流程,更好地適應讀者的閱讀需求。
如今的北京,讀經典書、游書香地正在成為一種風尚,實體書店也逐漸從傳統大賣場向公共文化空間轉變。不斷創新經營業態,善于抓住融合趨勢,更多的實體書店必能乘勢而上,為城市的發展增添文化亮色。
。ㄗ髡邽楸緢蟊本┓稚缬浾撸
《 人民日報 》( 2020年02月17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