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支持改革創新,為民營企業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
編者按:民營企業是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創造了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完成了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提供了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占了我國90%以上的企業數量。改革開放40多年來,民營企業在推動發展、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和擴大開放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是黨中央的一貫方針,這一點絲毫不會動搖。”12月2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印發。全文5523字,共8個部分,28個條款。“人民財評”圍繞優化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完善精準有效的政策環境、健全平等保護的法治環境、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等5個方面進行解讀。
“引導民營企業深化改革”、“支持民營企業加強創新”、“鼓勵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優化重組”、“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機制”……《意見》從鼓勵引導民營企業改革創新方面,提出了四項具體措施。
這些措施內容豐富,針對性強,既指出了當前民營企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和不足,也提出了民營企業發展的方向和目標,給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與思路,可謂態度明、力度大、方法多、措施實。
隨著我國經濟從高速發展轉變為高質量發展,企業的生存環境發生許多變化。大多數產業市場從增量市場轉為存量市場。粗曠式發展、賺快錢或滾動開發的老思路已經難以適應現在的市場環境。此外,中國作為后發國家,不斷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并在中國市場落地轉化,促使一些行業內的技術差距通過追趕在逐漸縮小,但仍有不少行業面臨核心技術研發能力缺位的問題。因此,無論是謀求生存的中小企業,還是謀求由“大”轉“強”的大型企業,都處在發展的關鍵時間節點上。
新行業、新業態、新技術發展蓬勃,使得各個方面對科技創新的需求和呼聲也越來越高。我國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超過70%;科技型中小企業中民營企業接近98%。可以說,建設科技強國,民營企業也是生力軍。科技競爭的核心是人才競爭。《意見》提出清理與企業性質掛鉤的職稱評定、獎項申報,在人才引進政策方面對民營企業一視同仁等,掃清了民營企業在科技競爭中人才引進的隱性壁壘,讓科技人才引得進、留得住,切實解決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的環境痛點。
針對一些行業產能過剩、惡性競爭較為嚴重等問題,《意見》提出,鼓勵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優化重組,要求優化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暢通市場化退出渠道。在政策環境逐步完善,市場環境逐漸成熟的背景下,民營企業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或通過兼并重組,或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或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力求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一流企業。
特別是《意見》提出,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通過讓民營企業參與國企改革,來擴大雙方的融合度。對國企來說,要降低門檻、擴大領域,以更加開明開通的方式迎接民企參與到國企改革中來。對民營企業來說,要積極利用國有企業已經積累起來的技術、人才、管理經驗等方面的資源,與自身的市場、機制等方面的活力優勢結合起來,真正推動企業的改革創新,也讓兩者的融合更多、結合更大、聯系更緊密。
我們也要看到,民營企業要基業長青求發展,光有外部政策環境的支持是不夠的,企業自身也必須要修煉好內功,堅持改革創新。要深刻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和局限,以及面臨的各種壓力,再針對問題,用改革的方法、創新的手段、發展的思維加以解決。脫身于國企的民營企業要革掉“國企病”,家族企業也要去“家族化”。正是為此,《意見》鼓勵民營企業擁抱有競爭力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規范化、精細化、科學化的管理體系,指導民營企業從根本上練好內功,提高自身發展質量。
相關鏈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