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理论电影在线观看,免费无码国产永久入口,99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免费,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齊魯晚報:積極啟動國家賠償不失法治底色

史洪舉

2019年12月20日08:15  來源:齊魯晚報
 
原標題:積極啟動國家賠償不失法治底色

  12月19日,最高法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十件國家賠償和司法救助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賠償辦主任劉竹梅指出,國家賠償和司法救助應旗幟鮮明地講救濟,堅持“當賠則賠、應救盡救”和“把好事辦好”的理念,并以此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全國法院審理國家賠償案件和司法救助案件的工作思路和目標要求。

  法院所承擔的國家賠償,通俗而言,就是對法院錯關錯判的人,依法賠償其相應損失。可以說,積極啟動國家賠償措施,既凸顯出審判機關知錯即改的精神,也絲毫不失法治底色。

  所謂審判,主要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根據法律,依照證據,對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進行審理,判明是非并作出裁判的活動。審判活動關乎公民的人身、財產權利乃至自由性命,是裁決勝負、定分止爭、懲惡揚善,維護社會秩序正常運轉的必要手段。因此,司法機關必須慎重對待,明察秋毫,讓所辦理的每一起案件都能經得起檢驗。

  但稍有法理常識者都知道,審判并不是簡單的“一加一等于二”的算術題,而是依照一定程序和方法收集證據、還原事實進而作出判斷的活動。這就面臨著客觀事實和法律事實的差異。所謂客觀事實,主要指事物和糾紛的本來面目,所謂法律事實,則指通過收集證據所還原出的事實。法律事實可能非常接近于客觀事實,也可能與客觀事實差之千里。

  而裁判就是在法律事實的基礎上所作的判斷。這決定了裁判會有出錯的時候。因為法官是人而不是神。搜集證據、分析證據的技術也會隨時更新,譬如,DNA分析必然比單純的血型分析更精確。加之特定時期的法律政策、辦案理念、執法文明度有所不同。用如今的標準衡量,之前的鐵案可能謬誤百出。現實中,確實有“真兇歸來”“被害人歸來”后而發現的冤假錯案。

  面對可能的冤假錯案,是正確面對積極糾錯還是視而不見,既反映出司法機關的文明執法理念程度,又折射出社會進步程度。能夠看到,隨著文明司法程度的提高,司法機關對案件質量愈加重視,且本著有錯必糾的原則對錯案發現一起糾正一起,糾正一起賠償一起。尤其是,之前的糾錯程序多靠“真兇歸來”而啟動,如今則邁出了“疑罪從無”的重要一步,凡是沒有確實充分證據證實犯罪的,均作出對嫌疑人有利的處理。

  國家賠償的積極適用,折射出司法機關能夠及時發現錯誤、認識錯誤并加以糾正,且能積極賠償因錯案所帶來的損失的態度。這是法治社會中司法機關的應有表現,更是司法文明的具體體現。尤其是,積極的國家賠償,依法的責任倒查,更能倒逼司法機關重視案件質量,守好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讓公眾感受到更具體的公平正義。

(責編:段星宇、董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