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近日在湖南一些城市查訪時發現,窨井蓋沉降、破損、缺失等問題仍較常見,有些井蓋問題還存在“無人問津”或“久拖不決”,影響市容又形成安全隱患。
前幾天,武漢市一名9歲多的男童走路時不小心掉進路邊一個沒有井蓋的窨井,最終搶救無效死亡。悲劇的發生引發了全國網友的熱議,而這只是城市窨井亂象的一個縮影。管好窨井蓋,嚴防城市窨井淪為老百姓腳下的致命陷阱,應該成為從政府到社會都積極面對的一個公共議題。
管好一個小小的窨井蓋,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很多。首先是改變“多頭管理、權責不明”的弊端,明確權屬從而明確責任。其次是改變監督和維護相脫節的問題,街道社區等基層部門只有責沒有權,對負有維護職責的部門沒有調度權、支配權,只能被動地去催促。最后是需要建立問題井蓋處理的“綠色通道”,充分利用最新科技成果,建立“快訴快處”機制。
目前,國內一些城市通過治理能力、方式創新,推動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把更多配套資源下沉到街道社區,在更好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方面做了有益嘗試,井蓋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如成都市出臺《成都市檢查井蓋管理辦法》,建立井蓋監管聯席會議制度、井蓋監督中心以及流程規范。要求井蓋權屬單位應于接到派遣3小時內進行應急處置,否則由市井蓋監督中心代為進行臨時應急處置,消除安全隱患。杭州市充分利用科技力量推動問題解決,城管部門通過數字城管系統為每一塊城市井蓋都標注了唯一的數字識別碼,實現了對問題井蓋及時發現、及時處置。
上述做法和經驗表明,只要完善疏通市民投訴和反映問題的渠道,限定窨井權屬部門單位在規定時間內進行處理,否則就依法嚴加問責處罰,城市窨井蓋是可以不淪為致命陷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