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少年的你》熱映,校園暴力問題再度成為大眾關注焦點。在相關影評和網友跟帖中,那些隱藏多年的屈辱,那些無法磨滅的傷痕,那些放不下的過往,那些字里行間默默流淌的哀傷,無不引起人們的共鳴,而后化為一聲嘆息。
孩子的言行是家庭與社會的一面鏡子。施暴者的背后很可能是破碎的家庭、扭曲的親子關系、壓抑的生活,校園暴力不過是他們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悲劇轉嫁到他人身上的一種方式。要從根源上杜絕校園暴力,就要從解決社會矛盾、引導家庭教育入手,這談何容易?
校園暴力是難以根除的,即使在沒有發生校園暴力的地方,那些潛在的校園暴力因子也蠢蠢欲動。嚴加管控、抑制暴力因子的爆發,當然能夠暫時有效減少校園暴力,但也容易激發更大的暴力沖動。疏導才是解決校園暴力問題的出路。我們可以更多地關心關注學生,幫他們尋找解決暴力沖動的出口。
有人說,對抗校園暴力最有效的方法是教會自己的孩子學會反抗,在校園暴力即將發生時,義正辭嚴地大聲喝止,事后及時與家長、老師溝通。當然自己學會反抗確實是最好的武器,然而孩子的性格差異是非常大的,不少常年受欺負的孩子,都是懦弱、膽小、不敢表達的。對于這些無法自己形成盔甲的孩子,該如何保護呢?
作為家長,我們能做什么?要多關心自己的孩子,耐心、觀察、溝通,讓孩子哪怕在學校遭受了不公平對待,仍然可以在家庭中感受到溫暖;做好家庭教育,別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校園暴力的幫兇;對別人的孩子多一點寬容,不要將孩子間的小摩擦上升到校園暴力的范疇。
作為學校,我們能做什么?要定期開展預防校園暴力的主題教育活動,將校園暴力的各種形式呈現在孩子們面前,讓孩子們意識到什么樣的行為會構成對他人的傷害,校園暴力行為會帶來怎樣的惡果,呼吁孩子們消除冷漠、關愛同學;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建立學生心理疏導機制,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心理疏導;建立校園暴力事件匿名舉報機制,讓校園暴力無處藏匿;老師以身作則,不因學生家長的個人行為而對學生差別對待。
作為政府,我們能做什么?要發揮街道、社區的功能,發現并及時化解轄區內糾紛,關注學齡青少年成長狀況,盡力預防潛在暴力因子的產生;加強校警合作,做好校內普法宣傳,嚴懲校園內的違法犯罪行為;做好輿論引導,發生校園暴力事件后及時發布信息,盡快披露調查處理結果,防止謠言散布。
從根源上解決校園暴力問題,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