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英軍
近日,云南昭通市第一中學校長被曝私自為“關系生”選班,被安排的學生共11名,均有推介人,曝光材料中推介人職位均被標注,且多為“領導頭銜”,如“副秘書長”“醫保局局長”。經查,網帖所列分班名單和推介人身份屬實。
名校校長為“關系生”選班,意味著什么?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將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向有關系的學生傾斜。如果說教育資源不足造成的相對不公平還能理解的話,那人為制造的教育不公則讓人難以接受。
作為教育的踐行者,校長的一言一行,不論是公開的,還是私下的,都將對學校聲譽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校長應該帶頭落實各項規章制度,維護學校聲譽。遺憾的是,這位校長私自為“關系生”選班,帶頭制造不公平,與其身份嚴重不符。
不介意大膽揣測,校長行為的背后,可能是關系戶在施壓。這些所謂的推介人,多為“領導頭銜”,想必在當地都是有頭有臉的人。對他們來說,按照自己的意愿,打破某些平衡,實現自己的目的,或許不是難事。
不論是“副秘書長”,還是“局長”,手中都握有一定權力。權力是一種責任,但有時候也是一種誘惑。能夠坐到這個位置上的人,自然清楚自己這一行為的危害。然而,他們還是仗著自己的權力和人脈,來制造不公。某種程度上說,校長可能是只是個執行者,這些關系戶才有可能是“決策者”。
昭通市第一中學丑聞曝光后,我們自然要譴責校長不作為。同時,也不要忘記查查名單中的領導,中間有沒有利益輸送?有沒有權力施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