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城市留出黑天空,這不僅是一個環境問題,更是一個哲學問題。它所涉及的正是人與自然這一古老而恒久的命題。
亞里士多德有句名言“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我們發展城市的目的,無疑還是為了自身生活得更加美好。當然,當下的城市建設,在滿足我們的物質需求上顯然已無問題。但人卻不只有物質需求,還有精神的需求,比如對星空的想象。這也是為什么我們雖然在不久之前還身處鄉村社會,如今生長于城市,對城市似乎很熟悉,卻難免以鄉村思維想象城市的原因。
城市,儼然成了“反自然”的代名詞。它所承載的所有的現代文明,同時也成了困擾我們的煩惱:交通擁堵、環境污染,過度擴張,大規劃的荒誕……我們需要反思,城市發展的意義何在?城市的發展又該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
燈火下留住星光,給予城市“黑”的權利,便是這種反思的結果。城市的燈光固然一度是代表繁華、文明的標識,是裝點城市的一道靚麗風景,是代表城市實力的表現,但它的“徹夜無眠”,也讓城市失去了想象的柔性,失去了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礎,而居于其間的人們,更是為此失去了對浩瀚星空的無限想象,失去了與天地共鳴的精神臍帶。
近日,杭州市新一輪照明規劃——《杭州市區城市照明總體規劃(修編)》通過政府批復,首次提出“黑天空”(Dark Sky)概念,在城區留出黑天空,把看星星的權利還給孩子們。這無疑是一項具有多種意義的舉措。
從現實層面來說,它不僅能夠有效減少光污染、節約資源,更能體現出這個城市的超前理念,將給城市帶來不可忽視的美譽度。而從形而上的層面來說,這是對人類天性最根本的尊重和遵循,也是對“和諧”這一哲學理念的深刻體會與認知。把黑夜和星空交還給城市,這是燈火與星空的和諧,也是文明與自然的和諧,更是當下提倡的新發展理念的體現。
事實上,城市本身也是自然的一種,是“人化”的自然。誠如思想家及城市學家芒福德所言:“古往今來多少城市都是大地的產兒……城市是自然界萬般事實中的一種”。因此,在處置城市發展與自然的和諧關系時,我們能做的,并不是要將城市打造成另一個鄉野,而應該是在城市發展的規律下,讓它離自然更近一些。“黑天空保護區”便是這樣一種舉措,在不破壞城市自身發展的前提下,通過對劃定的專門區域的人工光進行限制,以達到生態環境保護的目的。
古人講求天人合一,所追求的就是與天地共鳴。自然是大天地,人則是一個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質上是相通的,一切人事均應順乎自然規律,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這無疑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高形態,卻也是當下城市發展的哲學基礎。人、城市和自然,這三者如何和諧共生,是現實的問題,也是未來的方向。
此外,我們必須記住,城市是我們無可避免的幾乎與生俱來的存在方式,這是我們的本性以及事物發展的規律所決定的。今日城市所面臨的所有問題,其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在城市本身。因此,如果我們真的熱愛大自然,那么我們就應該如同尊重與理解鄉村那樣尊重與理解城市。
把黑夜和星空交還給城市,這是燈火與星空的和諧,也是文明與自然的和諧,更是當下提倡的新發展理念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