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理论电影在线观看,免费无码国产永久入口,99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免费,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中青報:完善政府信息公開制度,進一步明確不公開為例外

劉婷婷

2019年04月18日08:13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完善政府信息公開制度 進一步明確不公開為例外

  4月15日,新修訂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下文簡稱《條例》)公布。除了可能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社會穩定的政府信息不予公開等兜底條款外,《條例》還明確,行政機關內部事務信息、過程性信息、行政執法案卷信息可以不予公開。(澎湃新聞4月15日)

  政府信息公開意義重大,體現了公眾對權力的監督,是法治國家的慣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實施11年,見證著我國建設法治政府孜孜前行的身影。據統計,這些年,國務院部門和各省份主動公開信息超5.2億條,每年主動公開的信息以千萬計,政務公開已成為各級行政機關“家常便飯”。通過政府信息公開平臺,人民群眾依法獲取相關信息,為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建設法治政府,發揮了積極作用。在現實中,不乏公民手中拿著《條例》,依法申請政府公開相關信息的成功案例。

  但是,隨著改革的深入和社會的發展,《條例》也暴露出一些不足。比如,有的行政機關雖然也公開了有關信息,但還存在公開內容不夠全面準確、過于空泛,公開深度不能滿足群眾需要的問題。

  其中,硬件建設欠缺限制了政府信息公開的便利度。全國政府網站普查結果顯示,部分網站服務不便捷,互動功能缺失,一些網站結構混亂、功能不便使用,給公眾查找政府信息、網上辦事帶來較大困難。

  從更深層次看,這種公開度欠缺的問題,根子還在《條例》規定上。11年前出臺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雖然規定了行政機關“應當主動公開”的4項內容,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重點公開”的11項內容,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縣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重點公開的4項內容,鄉(鎮)人民政府重點公開的8項內容等,但這種列舉式的立法,并不能將應公開的政府信息“一網打盡”.而“兜底條款”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報有關主管部門或者同級保密工作部門確定”等,又往往成為公民申請政府公開信息的“絆腳石”。此前,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政府信息公開十大案例”中,就有公民申請信息公開“碰壁”的案例。

  審視新出臺的《條例》,在公開信息的法定范圍上有明顯“放寬”,除了明確15類信息應主動公開外,賦予設區的市級、縣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鄉(鎮)人民政府根據具體的情況主動公開信息的權限,并要求行政機關按照上級行政機關的部署,不斷增加主動公開的內容。而另一個立法的突破,就是一改“兜底條款”語焉不詳的不足,增列了不予公開信息的種類,即涉密、涉安全、法禁類信息不予公開,涉及商業秘密、個人隱私類信息不予公開,以及行政機關內部事務信息、過程性信息、行政執法案卷信息等可以不予公開。

  在一些人眼中,進一步明確不予公開信息種類的,壓減了政府信息公開的范圍。其實,這種立法增列不予公開信息種類的做法,恰恰減少了一些政府部門“暗箱操作”的空間。根據之前的《條例》,不予公開信息的“鑰匙”,攥在有關政府部門的手中,當立法對這些信息種類作出明確后,不在此列的政府信息,就不能再作為不能公開的范圍之列。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立法框定“例外”的種類,從某種程度上,其實擴大了政府信息公開的種類與范圍。

  公開透明是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深化政府信息公開的過程,也是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過程。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信息公開已成為法治政府指標體系的重要內容。

  “要以制度安排把政務公開貫穿政務運行全過程,權力運行到哪里,公開和監督就延伸到哪里”。隨著《條例》的修繕,政府信息公開的范圍在不斷擴大,而公眾監督的廣度、深度和力度也在持續拓展。所有的這些立法努力,最終都指向一個權力更受約束、權利更有保障的現代法治政府。

(責編:苗楠鈺(實習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