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召開,聽取審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作為每年全國兩會的重頭戲之一,今年的“兩高”報告以“官方身份、民生立場、法治視角、人文情懷、群眾表達”等特點引發輿論熱議。可以說,報告是工作的反映,也是狀態的體現,既讓人了解過去一年司法工作的各項進展,也清晰地傳遞出“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思想理念。
數據翔實,是今年“兩高”報告的一大亮點。比如,最高法報告里提到,過去一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34794件,審結31883件,同比分別上升22.1%和23.5%;最高檢報告里總結,全國檢察機關共批準逮捕各類犯罪嫌疑人1056616人,提起公訴1692846人,同比分別下降2.3%和0.8%。一升一降,折射出司法公正帶來十足的“獲得感”,反映出強大的“法治自信”。據統計,最高檢報告使用數據185個,比去年上升了38%,最高法報告全文也用了110多個數據。一個個數字背后,是廣大司法工作者努力奮斗的身影,更是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司法服務和保障的縮影。
守護公平正義底線,提升司法公正“獲得感”,說到底是為了貫徹“為人民服務”的初心,這也是“兩高”報告的主線。無論是人民法院還是人民檢察院,都要對人民負責、為人民司法。比如,去年食品藥品安全引發全社會關注,檢察機關起訴制售假藥劣藥、有毒有害食品等犯罪12360人,同比上升5.5%。再比如,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黑惡勢力犯罪,人民法院堅持出重拳、下重手、“零容忍”,依法審理黑惡勢力犯罪案件5400多件29000多人?v觀報告,每個領域、每個人都能找到關心的事,各行各業的群眾聽了以后都能感到“總有一句屬于我”。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和人民呼聲,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司法需求,這是“兩高”報告的情系所在、根系所在。
陽光驅散迷霧,正義消除疑慮,每一起司法案件都關乎社會正義。今年的“兩高”報告回應熱點、直面難點,更進一步彰顯了司法改革的進程、依法治國的進步。在辦理張文中案等重大涉產權案件時,全案錯了全案糾正,部分錯了部分糾正,既不遮丑護短,也不“一風吹”,保障和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昆山反殺案之后,最高檢專門闡釋了正當防衛的界限和把握標準,進一步明確對正當防衛的保護,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通過總結“狼牙山五壯士”系列案件、“醫生電梯內勸阻吸煙案”等審判經驗,人民法院進一步明確提倡什么、反對什么、禁止什么,切實解決“救不救”、“勸不勸”、“追不追”、“扶不扶”等群眾高度關注的問題,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人身安全到財產安全,從個人權利到公共利益,切實解決一個個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司法案件,才能讓人民群眾真正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兩高”報告只是司法工作的節點,守護公平正義沒有終點。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牢牢把握社會公平正義這一法治價值追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這是法治國家、法治社會的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