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賣小哥”的話題又熱了起來。作為一種新興行業,送外賣越來越成為許多人的就業選擇,在傳統行業式微以及機器換人的大背景之下,外賣行業作為一種門檻低、收入相對較高的行業,受青睞自然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如今,外賣小哥已經成為繼物業、家政、安保后,與城市居民的接觸最為密切的行業之一。同時,外賣配送也越來越成為一個年輕人聚集的新興行業,青年們依靠送外賣,就能在城市暫時站穩了腳跟。有數據顯示,外賣行業從業者的平均年齡在26歲到30歲,35歲以下更是占比近七成。這顯然是一個充滿青春和活力的新行業。
事實上,相比于固定在流水線上的工作,送外賣,時間更加自由,勞動強度可以由自己掌控。只要足夠努力,就能夠獲得較為豐厚的報酬,月入過萬也并不稀奇。外賣小哥還能接觸到更多人與事,這對于年輕人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點,拓寬了眼界,為其后自己回鄉創建快遞“收發站”打下基礎。
不能否認,這個行業魚龍混雜,但也有一大批義人義舉,不僅外賣小哥英勇救人的新聞屢見報端,也有像“憑借這條腿和一根‘鐵拐’在杭州送餐賺錢的外賣小哥王建生”這樣的勵志故事,甚至還有同樣來自杭州的外賣小哥雷海為,在2018年《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總決賽中,擊敗北大碩士奪得冠軍。他們都是激人奮進的好榜樣,他們的奮斗故事,為這個時代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此外,行業自身也在不斷得到規范和提升。各大外賣平臺不僅規范了自身的用工制度,也對旗下人員加強了業務的培訓。不少平臺都有崗前培訓,內容有服務規范培訓(儀容儀表,話術)、交通安全法規等。相信,這個職業的“含金量”必將得到提升。
更重要的是,這個行業為社會提供了龐大的就業機會,到2018年第四季度,美團外賣日均活躍騎手人數已接近60萬人,而餓了么旗下蜂鳥騎手的注冊人數早已突破300萬人。它就像一個蓄水池,行情不好時,可以接納其他行業分流而來的勞動力,待經濟恢復了,又可以回流到原來的行業,不失為一種調節就業的好途徑。
送外賣雖然技術含量并不那么高,但也不是人人能干好的活,它不僅需要強健的體魄,更需要吃苦耐勞的精神。俗話說“崗位無貴賤,分工有不同”,大家都是憑努力討生活,是時候正視外賣小哥這份職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