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以來,從中央到地方持續掀起反腐風暴,一批問題官員紛紛落馬。盤點反腐疾風中打落的“老虎蒼蠅”,“房”事腐敗格外引人注目。從“房叔”到“房姐”,從“房妹”到“房媳”,這些因“房”被查的貪腐案件,其社會影響的惡劣程度絲毫不遜于高官落馬,嚴重挑戰公眾的容忍底線。(7月4日新華網)
印象中,“房”事腐敗進入公眾的視野已有時日。這些年來,被查貪官都有一個共性,他們除了大肆收受現金財物外,還擁有大批房產。如,北京市海淀區原副區長許樹迎收受他人價值人民幣約630萬元住宅5套,重慶市原司法局長文強擁有16套房產,原上海浦東新區副區長康慧軍24套,重慶市交警隊長陳洪剛26套,原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管理委員會規劃建設處處長陶建國29套……
而自今年以來,“房事腐敗”更是高頻亮相。陜西省神木縣農村商業銀行副行長龔愛愛因在北京有20多套房產(后查實為41處),被稱為“房姐”;廣東省陸豐市公安局原黨委委員趙海濱及其親屬被曝擁有100多套房產,被稱“陸豐房爺”;黑龍江牡丹江西安區反貪局政委張秀亭被曝有17套房產,被稱“東北房哥”;山西張彥家族在北京等地有十余處房產,被稱“房媳”……
在大多數平民百姓為房價高漲愁眉不展、省吃儉用當“房奴”之時,這么多的“房叔”、“房嬸”、“房姐”、“房妹”、“房哥”等“房氏家族”輪番出場,一次又一次撩撥著公眾敏感的神經。事實上,媒體披露和網友舉報出來的“房多多”,僅是冰山一角。在這個充滿神秘的房市世界里,究竟還有多少涉“房”官員沒有浮出水面,這個也許只有天知道!
有一個細節值得玩味:近年來落馬的大官小員,幾乎多與“房事腐敗”有染;但凡被網友舉報的各類“房X”,只是是官場中人,必會進入貪官的隊伍。這表明,名為“房腐”,實則是“權腐”。權力缺少有效的制約和監督的手段,就必定會成為某些官員用來“肥私”的道具。因為權力,官們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因為權力,有求者便會投其所“好”,以房相“贈”或半買半送……
可見,“房事腐敗”頻現,不僅埋葬了許多平民百姓的安居夢想,也露出了權力尋租之羞,嚴重挑戰公眾的容忍底線。雖然網絡上和現實生活中,人們對“房事腐敗”痛恨有加,喊“打”之聲一片,但我們的相關制度和法律卻沒有能與時俱進,真正成為遏止“房事腐敗”的利器。
眼下,住建部牽頭推進的個人住房信息系統聯網工作計劃,由于觸及部分人的利益,一些地方或部門不愿意主動配合、官員信息難公開等因素使得這一工作進展很不順利,國內官員住房基礎數據還是一個哥德巴赫猜想式謎題,依靠灰色收入購買住房、投機樓市等等現象依然遁形于重重阻力和重重保護當中。
反腐,不能對“房事”視而不見。當務之急,不僅要對網民的相關舉報重視有加,順藤摸瓜,深挖戶籍管理、財產收入等外圍違法犯罪行為并進行嚴厲懲處,同時要順應民眾的呼聲與期盼,修補制度與法律的反腐漏洞,強力推進全國住房信息聯網、查詢系統。而推行并真正實行陽光法案,讓官員的家庭財產公開、透明,是國內外公認的遏制“房事”腐敗利器。只有讓官員財產申報和公開制度盡快走上前臺,“房事”腐敗才會少之又少。